業績付薪,還是以人為本
做薪酬設計,不得不考慮的是企業的薪酬理念。但是在跟企業溝通中,很多人說不清楚薪酬理念是什么,大家說得最多的莫過于想為崗位,為能力,或為業績付薪。但是做為企業老板,他思考的是“只有錢賺,才會有工資!边@個簡單又直白的表述其實才是薪酬設計的底層邏輯,是薪酬設計的深層理念支撐。
薪酬到底來源于哪,這是不少老板想搞清楚的問題,為崗位、為能力、為業績、為市場........不管為什么,做為一個企業,你要能掙來錢,所以說白了,薪酬是掙來的,沒有業績就沒有薪酬,很偏激但又很合理。
鑒于大家對薪酬理念理解的偏差,分享兩個薪酬理念,大家可以對應自己企業的薪酬模式做個思考。
以經營為本的付薪理念的思路是為業績付薪。說白了,工資是靠自己掙出來的。該種付薪理念典型薪酬模式是提成制。
京東2019年在發出“取消快遞員的基本工資,采用純提成制”時,引起了網路熱議,引起了大眾的狂噴,但隨著時間推移,議論之聲淡化,京東快遞員在收入符合政府規定的最低標準下,討論也失去了意義。這種純提成制薪酬方式是典型的經營者思維,干得多拿得多,干得少拿得少。
我們現在很多企業雖然有底薪,但大多企業的薪酬設計都是建立在這種思維模式下下的,尤其對于傳統的制造業,大多關注人工成本利潤率,這其實是極為典型的經營者思維和為業績付薪的經營理念。

以人為本的付薪理念,在企業人是第一位的,只有讓人真正產生自發的工作動力,企業才能獲得更大的價值。以人為本的付薪理念的典型方式是目標薪酬,會通過高目標牽引大家充分發揮個人價值,但一般固定薪酬都會比較高。比如投行業,高端咨詢行業等,這些行業基本是依靠“人力資本”創造高價值,他們“賣”的產品對于人具有很強的從屬性,同樣的服務產品,換個人創造的價值完全不同。
在VUCA時代,“人力資本”的價值越來越凸顯,很多企業的薪酬理念也在向著這個方向移動。即使如此,經營思維依然很重要,對于不同的行業,不同的企業,二者可以結合使用。

從經營思維和以人為本思維看,理解薪酬理念需要深入企業經營深層,而非我們表面常常提的“激勵什么、反對什么,公司為什么樣的行為和什么樣的業績進行付酬等等”。企業主需要系統的闡述清楚企業為什么存在,企業在薪酬管理方面所倡導的價值導向是什么,這是薪酬設計者必須搞明白的,否則薪酬設計后,企業是看不到薪酬激勵基礎到底在哪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