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
KPI重要,但不能脫離行動KPI重要,但不能脫離行動 一些國有企業對人的考核,主要靠“德能勤績廉”,績為業績,而一些外資企業及民營企業對個人考核,大多采用“業績、能力、態度(價值觀)”考核。從考核指標類型看,主要包括數量型和行為型指標,行為類指標和崗位素質模型緊密關聯,適用于對能力和態度(價值觀)的評價,考核結果主要為人才選拔、任用、發展培養提供參考。數量型指標主要反映個人的業績。但如果想讓員工保證業績可靠及業績持續,必須有任務型指標,否則績效考核就沒有支撐基礎,更不可能持續做出業績。 “只看結果,不問努力”的出路 數量型指標展現的是關鍵業績指標(即KPI),與崗位職責要求相關,數量型指標往往是結果性的衡量標準(即KPI)。任務型指標展現的是個人工作的主要行動計劃,與團隊任務密切相關,其對業績指標的達成起支撐作用。任務型指標的衡量偏重對過程的衡量。數量型和任務型指標想比較,數量型指標應用起來更為直接和簡單,這也造成了很多企業考核時更愿意采用易于衡量的考核項目,而不愿費力去制訂行動計劃或考察個人的努力程度,也就是不愿選擇任務型指標作為考核項目。 “只考核KPI,只看結果,不問努力”,“沒有結果,一切辛苦都是白費”等此類對考核的認知,造成了考核者對考核的一個巨大的誤區,認為“結果勝過一切”,也正式因為這個誤區,導致考核最終走向形式化。因為這種操作忽視了考核的“因”與“果”的關系,忽視了過程性行動對結果達成的影響,忽視了個人努力程度決定著最終結果。 KPI以財務性指標為主,它本身具有一定的的局限性,KPI指標反映的往往是過去的狀況,從財務投資、追求股東價值角度來看,它們作為對企業的考核項目“無可厚非”。如果從個人的角度看,用它們對員工個人進行考核往往是不全面且不客觀的,更不利于激勵個人付出努力。這也是當下很多新興公司不再追求KPI,反而追求目標及關鍵結果(OKR)的原因。 KPI重要,但不能脫離行動 所以企業在考核時,要關注KPI,但不能只關注KPI,一定要有行動舉措來做支撐!脫離行動的KPI是“空頭支票”,有切實可行的措施予以支撐的KPI才是“硬通貨”!對行動舉措的高度重視,實際是對“績效管理不僅重視結果,更要管理過程”的認可,企業為避免單純使用KPI所帶來的局限性,在個人績效考核指標中,需要對KPI和行動舉措兩類指標要分類描述,二者不能互相替代。認可才能重視,重視才能付諸行動,真實的行動都沒有想想的簡單。所以,我們只有踏實做好過程的管理,方可保證企業業績的持續。 上一篇商務禮儀培訓下一篇企業如何進行薪酬調整 |